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这一论断,为新时代作风建设锚定了方向。
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落实八项规定破题,开启党的建设新篇章。加强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先手棋”,中央八项规定剑指“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等群众深恶痛绝的作风顽疾。同时,加强作风建设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12年前八项规定的徙木立信之举,收获群众衷心赞誉。在新征程上,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领会作风建设内涵,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其向纵深发展,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让群众在作风转变中感受公平正义。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拧紧思想总开关。必须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的长期性,克服“松口气、歇歇脚”的侥幸心理,将其落实转化为全方位自觉。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警惕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入手,以“小切口”实现作风大转变。第三要强化系统观念。作风建设是系统工程,需坚持党性党风党纪协同抓,将严格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把纠治“四风”与改革、制度、治理贯通起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尺,在惠民生、暖民心的实践中锤炼过硬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学习教育全过程,构建系统化、常态化学习体系,自觉强化思想根基;领导干部带头执行,从精简会议文件、规范调研接待做起,形成“头雁效应”;创新“大数据+监督”模式,严抓监督执纪;把有效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动力,激励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领域担当作为,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站在新起点,要深刻把握作风建设新要求,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奋斗底色,用优良作风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