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学期起,昆山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2·15专项行动”,即各中小学校在保证早晨上课时间不变、午餐及放学时间不变、课程设置不变的前提下,将10分钟课间时长延长至15分钟。同时,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其中小学阶段严格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调整作息校园焕发新活力
在周庄小学,课间铃声一响,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奔向教室外。有的围成一个圈玩丢手绢,有的在跳格子、跳皮筋等,整个校园活力四射。玉山中学通过一日常规的调整,重塑校园生活,让校园生活更加生动有趣、更加丰富多彩;重构常规管理,谋划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重建教育质量,把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好、落实好。
这不是简单的作息时间调整,而是教育生态的系统重构,体现了教育“轻负高效”的初衷。在昆山,调整作息不是简单的压缩,而是从学校整体作息时间安排、场地规划、课间活动组织上通盘考虑,将课间纳入学校作息时间表,以课程的形式规范课间,保障课间延长新政落地。
丰富内容学生幸福值拉满
随着清脆激昂的号角声响起,春日暖阳下的玉峰实验学校操场瞬间沸腾。学生们踩着韵律感十足的音乐,正式开始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他们相互配合玩起传球接力、羊角跳、换物赛跑、足球、篮球……绿茵场上掀起了一场运动风暴,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为进一步丰富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玉峰实验学校将传统跑操升级为“体能+趣味”组合模式,让学生喜笑颜开。
昆山市多所学校,均看到类似的画面——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运动,他们身上有汗、脚下有力、眼里有光。如信义小学,一方面优化运动区域,精心规划运动空间,打造立体化运动场;另一方面创新开发“科技+体育”特色项目,引入机器狗领跑操、智能跳绳等科技运动项目,营造科技赋能、阳光活力的校园体育氛围。震川小学新增地面涂鸦互动区,将旋转跳跃、加减乘除、地面飞行棋等互动游戏与传统生肖、节气、诗句等融合,让孩子们在撒欢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为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本学期起,昆山市小学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含体育综合活动课),或引入AI智能、机器人等科技设备丰富体育活动内涵,或创新增加“趣味田径”“快乐体操”“跑酷”“花样跳绳”等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师生不断在“学”中获得新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在“教”中开发潜力。
强化保障运动更有安全感
在昆山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昆山市各义务教育学校启动新一轮特殊体质学生动态筛查,形成“班级摸排初筛、校医专业评估、家长签字确认”三级联审闭环,联合校医、体育教师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为每名体质特殊学生建立“运动健康身份证”。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体育老师做到随行看护,医务室保证至少一名校医随时待命。昆山市二中建立“行政干部包片巡楼+值周教师定点督导+学生安全员实时反馈”三维管理体系,走廊转角处急救箱、AED设备全天候待命,校医室同步开通“课间绿色通道”,实现运动风险“15秒预警、3分钟响应”。
为确保“2·15专项行动”在昆山得到有效实施,昆山市教育局还建立了学生课间时间调整的检查反馈机制,进一步健全学生课间多层级巡视管理制度,确保教师下课不拖堂、学生活动不限制、伤害处置不延误,真正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安全、丰富的体育活动环境,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