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提交人大报告 >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24-02-08 10:24 来源: betway必威体育人民政府 访问量:

——2024116日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长吴庆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betway必威体育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苏州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让全市人民倍感振奋和鼓舞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苏州视察,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苏州发展的高度重视、巨大关怀。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与殷切期望,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上下“走在前、做示范”的磅礴力量。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betway必威体育工作安排,在中共betway必威体育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面对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外部环境,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顶住压力、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7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城市前列。

特别是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城市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质量效益导向下的增长韧性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彰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动能更强,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0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7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400家,均位居全国第四。科创板上市企业55家,位居全国第三。全球“灯塔工厂”增至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7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万家,均位居全国第一。贸易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贸易方式、主体、市场、业态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工业投资总量188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1.2%。产业结构加快转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保持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2.7%,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2.4%,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着力加强经济运行服务保障,制定出台推动经济率先整体好转55条和稳外贸、促投资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扩产投产”和“引进推进”,内外需求协同发力,全市经济加快回升向好。

投资拉动支撑有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9%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43个省重大、468个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博世汽车电子、大尺寸硅材料、盛虹储能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英诺赛科氮化镓、舍弗勒新能源二期、星巴克产业园等顺利投产,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31。组建全国首个市级科技招商中心,新增科创项目超1万个。积极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REITs等政策工具,有力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消费市场有效激活。持续打响“五五”“双12”“夜ZUI苏州”等购物节品牌,开展多轮汽车、家电促消费活动,大宗消费提振明显。推出优化房地产发展系列政策,促进市场企稳回升。文旅消费全面复苏,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分别增长11.4%64%。商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仁恒仓街、阿尔卑斯雪世界等项目开业,平江九巷等网红街区快速出圈,我市跻身十大首店城市行列。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经验全国推广,连续两年在中消协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位居第一。

对外贸易量稳质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5万亿元一般贸易占比达到42%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占比提高到36.2%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3%。用好进博会、广交会、电博会等平台,“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贸易新业态多点开花,跨境电商增长63.4%二手车出口试点落地实施,保税维修业务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圆满完成。

(二)持之以恒谋创新、增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强力量、聚人才、优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科技力量培育取得重大突破。苏州实验室加快建设,成功获批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获国务院批复立项,“一区两中心”等科创平台加快建设,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完成验收,中科可控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全年新增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470多家。强化龙头企业牵引,累计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120个,形成攻关任务600余项。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1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75家,分别位全国第六和第三。

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新增国家级人才215人,入选省双创人才186人、占全省32.6%,新立项顶尖人才团队、重大创新团队13个,高层次人才达到42万人。实体化运营苏州科技商学院,强化科创企业家培养。设立海外首个苏州全球创客传播中心,高水平举办第十五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签约项目超2000个、创历史新高。开展“校园苏州日”专场招聘会500余场次,引留高校毕业生17.5万人,累计投用人才公寓超过10万套。

科技服务生态持续优化。出台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建成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平台,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过155亿元。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超2.45万件、增长20%,其中企业授权比重达到90%,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2项。苏州高新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成功举办首届先进技术成果交易大会。开展苏州创投日活动,推出千亿级基金群。全省首家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苏新基金成功设立,国家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启动运作。

(三)凝心聚力强产业、兴实体。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式创新、数字化改造、融合式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集群发展成效凸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43万亿元增加值增长3.6%。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支撑有力,纳米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光子、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不断壮大。生物医药在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考评中获得优秀,先进材料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试点示范,电子氟材料、多肽类生物药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前沿新材料、量子技术、元宇宙等领域,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增“近零碳”工厂1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家、绿色工厂18家。恒力、盛虹、波司登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光束汽车实现整车独立生产,亨通光电进入中国质量奖建议名单。

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左右,德国莱茵、天职国际、通商律所等一批知名机构相继落户。港口物流转型发展,苏州港沿江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33万标箱,太仓港区外贸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苏州入选全国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金融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3.1%12.1%,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新落户及升格金融机构12家,我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数实融合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发展,算力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大数据交易所交易活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6.5%。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以评分第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1个,创成首个本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培育建设首批22家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建成全省首个区块链测评中心,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通过评审。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破解各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帮助广大经营主体解难题、提信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加快数字苏州建设,出台数字化改革“1+6”实施方案,“数字苏州驾驶舱”正式运行。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落地消费应用场景超100万个,累计交易额全国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项目审批“多线并行办理”持续深化,不动产交易全流程线上办理入选国务院典型经验案例,太仓在全国首创“限地价竞生态投入”土地出让模式。互联网法庭获批成立,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5个专业化法庭的城市。我市连续五年入选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苏州工业园区被联合国贸发会议评为“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全国唯一。

经营主体活力巩固释放。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500亿元,我市在全国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一。新设经营主体30.9万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一。2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深入实施“育林计划”“参天计划”,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63家,其中境内A217家、新增量位居全国第三。持续开展国资国企专业化整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苏州港管委会实体化运作。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减免涉企轻微违法行为罚款9亿元。

区域一体化纵深拓展。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有力推进,苏州南站、水乡客厅方厅水院江苏馆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上海苏州”科技集群首次跻身全球第五,与上海、浙江共建的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挂牌成立,与临港新片区共建长三角车联网,设立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苏州)创新研究院,昆山、相城区获评G60科创走廊首批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嘉昆太一体化扎实推进,示范区“联合河长制”、太浦河“沪湖蓝带”稳步实施。实现定点医院异地就医、定点药店异地购药、医保卡异地结算。南北共建、对口支援合作和东西部协作等工作成效明显。

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淡马锡中新生命科学园等一批研发型、总部型外资项目顺利落地,19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占全省的三分之二。积极探索QFLP、外资股权并购等引资新方式,实际使用外资69亿美元。中新、中德、中日和海峡两岸平台建设持续深化,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苏州自贸片区新增3项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中荷科技创新港正式启用,中国·沙特中心落户苏州,太仓招引德资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我们承办了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习近平主席亲自致信。成功举办了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中法文化论坛、中德环境论坛、中阿动漫产业论坛等重要会议活动。连续12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精耕细作提品质、优环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审批,入选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家试点。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92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3个、惠及居民3.8万户。加强毗邻区域、背街小巷等市容市貌提质升级,高架道路桥下空间持续改善。建成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252个,新增及改造绿地264万平方米。公布第二批237处历史建筑名录,创新推出“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22古建老宅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活化利用,古城保护经验向全国推广。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区开街,同里、黎里、周庄和明月湾村入选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

基础设施全面提质。沪宁沿江高铁通车运营,轨交11号线与上海轨交实现“无感换乘”。通苏嘉甬、北沿江等铁路项目有序推进,张靖皋、海太过江通道建设全面提速。沪苏之间6条省际“断头路”实现贯通,尹山湖隧道、胥涛路对接横山路隧道、桐泾路北延等建成通车,吴淞江整治(江苏段)工程全线开工,苏台高速相城段建成全国首条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全市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02条,基本实现市区轨交站点与公交百米换乘。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获得全国金奖。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9亿斤,实现丰产丰收。村级集体总资产1272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超950万元。建成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个,新增特色康居乡村300个、省特色田园乡村16个。加强乡村人才引育,累计培养1.6万名“新农人”。新增3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昆山获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吴江区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吴中区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力推动各类问题整治,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连续五年在全省考核中获得优秀,大气、水等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提升至95%阳澄湖湖心水质首次达到Ⅲ类,累计建成幸福河湖2200,七浦塘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新增受保护湿地10万亩,完成营造林4.4万亩,打造山地森林步道35条,环太湖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太湖连续16年安全度夏、水质创十年来最好水平,首次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良湖泊。吴中区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蝉联全国市辖区GEP首位,张家港入选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六)多措并举解民忧、惠民生。围绕“人的一天、人的一生”做好各项民生工作,高质量完成市人代会票决的民生实事,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3万元和4.6万元,收入差距缩小至1.791我市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纵深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大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1万个。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07个,持续深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发放各类就业政策补贴51.8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3.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3.2万人,均居全省首位。

社会保障提档升级。市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月655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1115元。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累计发放生活救助金6.9亿元。建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766套,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万套(间)。新增公积金缴存单位5.9万家、职工68.6万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86个,累计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2个、服务社区居民120万人。市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启用,工会、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等工作实现新提升。

“一老一小”服务更加暖心。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3万户,为1万户空巢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烟雾报警器,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438张,新建助餐66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持续健全。建设166个“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市老年病医院正式挂牌。新增托位6700余个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成立市孤独症儿童家庭心理支持中心建强一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4.6万个,560所公办中小学校教室全部装配空调。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中小学校配备专职校医和心理教师实现全覆盖。张家港、常熟、太仓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实地核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迎来首批学生,苏州大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健康苏州建设成效明显。获批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三级医院2家、三甲医院1家、国家级重点专科4市康复医院、市疾控中心新址启用。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14个,累计获批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23个、占全国近十分之一。推动“先诊疗后付费”,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同步刷卡结算,在全国率先建立商业医疗保险“一键式”快速理赔体系。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提高门诊保障水平,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文旅体育繁荣发展。深入开展地域文明探源、江南文化研究,《苏州全书》编纂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方志馆新馆、苏州湾博物馆等投入运营,苏作馆、古吴轩书店等项目开业焕新。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我市获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区获评国家级示范园区,“拙政问雅”夜游项目获评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江南文化艺术旅游节、长江文化节、文博会、百戏盛典、费城交响乐团访苏交流等活动成功举办。文艺精品推陈出新,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新增81个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周庄数字梦工厂建成运营。新改建体育公园6,新建健身步道42.1公里,精心办好苏迪曼杯、中国足协杯、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等活动。我市运动健儿在第19届亚运会和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勇创佳绩。

(七)一着不让防风险、保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打造“苏城善治”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从源头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扩大教育、医疗、交通、居住、养老等领域数字化服务供给,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放宽户籍准入政策,betway必威体育新市民在苏州落户安居。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持续巩固。

风险隐患防范有力有效。落实“1+7”工作清单制度,高效运行社会稳定风险合成化解处置机制。“一楼一策”化解问题楼盘,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持续化解安置房、商品房等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涉及房屋3.2万套。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地方债风险防范化解有力,债务结构持续优化,风险等级保持在低风险区间。建设数据出境安全合规服务平台,打造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开展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三个专项行动”,推进化工(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改造更新,实施群租厂房安全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工业企业、重点领域和九小场所落实风险报告动态监管,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强化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能力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3%10.7%

这一年,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强化对经济大镇发展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以法治督察推动法治建设提质增效”经验做法获中央依法治国办公室通报表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24件、市政协提案418件。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阶段任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统计、档案、对台、港澳、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的亲切关怀,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betway必威体育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betway必威体育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苏州单位,向驻苏州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苏州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苏州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新兴产业集群尚未成势,动能转换存在接续不畅的问题;市场需求依然不强,预期和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支撑创新转型的要素保障亟待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需加大力度,自主可控水平仍需提高;深化改革开放仍需用力,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少现实困难,部分领域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教育、养老、医疗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托育、住房、城乡建设等还有一些短板;安全生产、城市运行、财政金融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隐忧;政府系统改革创新意识仍需加强,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对此,我们将始终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要求,对苏州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就是要坚定不移扛起“挑大梁”重任、发挥好“压舱石”作用,为全省全国多作贡献;就是要坚定不移树立领先、率先、争先的意识,在创新、改革、开放各项工作中勇当排头兵,以实干出实绩,以实绩强底气;就是要坚定不移瞄准“未来发展方向”,蓄势期远,全力以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率先在苏州变为现实。

我们要在准确把握当前形势、理性研判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从国际来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演变,世界进入新的转型过渡期,经济增长复苏缓慢且不均衡,跨境投资竞争加剧,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依然较多。同时一些积极因素也在积累,流量型和服务型经济加快恢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有望形成新增长点。从国内来看,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蕴含着巨大潜能和优势,国家和省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必将进一步释放新效应、激发新动能。从苏州自身来看,产业底盘扎实、上下游配套能力强始终是最坚实的支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民营与外资协同发力,人才和资本活力充沛,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持续为发展赋能,我们完全有基础有能力在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继续走在前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市委全会部署安排,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驱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苏州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与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省全国比重保持稳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耕地保有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省定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确定以上目标,贯彻了省委“经济大市要带头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挑起大梁”的要求,结合了实际与可能,突出了努力与担当。我们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全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好今年工作,一要始终锚定“走在前、做示范”这个重大要求。永葆“探路者”的姿态,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更大使命,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二要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始终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推动发展,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以内需为支撑的经济拉动力“立”起来,把制约经济循环畅通、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破”除掉,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四要科学运用“统筹协调”这个方法论。强化系统观念、全局思维,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把准时序、注重实效,把统筹的方法、循环的策略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资源、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消费与投资、内资与外资、科技投入与产出实现良性循环。五要更加突出“人民至上”这个价值取向。深入千村万企、走进千家万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急难愁盼”,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之以恒做大“民生蛋糕”,让“福气苏州”更有内涵、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各位代表,苏州承载着总书记的深情厚望,承载着中央、省委赋予的重大责任,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许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坚信,有中央、省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一定能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一份不负总书记重托、不负全市人民期待的高分答卷!

三、2024年主要任务

新的一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统筹推进科技战略平台能级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壮大、产业技术攻坚突破、高水平大学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加速、科技金融赋能助力、开放创新合作拓展“八大工程”,持续构建产学研有效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格局与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盯住头部、尖端、骨干,激发企业创新源动力。推动头部企业建立研究院,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重点支持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实施“全球科创伙伴计划”,打响“科创苏州·双创天堂”科技招商品牌。全年新增科项目超1万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2.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7万家,认定“独角兽”培育企业200家,遴选瞪羚企业800,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突出前沿、一线、紧缺,强化人才现实生产力。大力吸引海内外人才,建立产业高峰人才评价标准,靶向招引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双创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全面升级人才政策、增强竞争力,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清单,在落户、安居、子女教育等方面提高便捷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归国人才首选城市持续擦亮国际精英创业周、国际创客大赛、“校园苏州日”等创新创业品牌,新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50人以上,引留高校毕业生18万人,建好青年发展型城市。深化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评定标准上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

注重统筹、整合、集约,做强载体平台硬实力。推进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创新,系统优化全市科研体系。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高水平推动“一区两中心”等重大平台发展。围绕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海洋观探测、半导体激光等领域,争创牵头类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材料科学、脑神经元解析成像等研究领域超前布局,争取在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上取得突破。持续吸引全球大院大所、龙头企业、人才团队来苏州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布局一批海外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出海”建设研发机构。

围绕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提升创新生态竞争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10%以上。围绕“01”的基础研究、“1100”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突破、“10010000”的产业化加速阶段,构建全链条创新支持体系。打造开放的科技成果库、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工程化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把好技术转化成好产品。用好各类创投基金,推广“科创指数贷”,提高创新资本的可获得性。聚焦研发关键环节、产品首购首用等领域,推动创新险种先行先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核心专利布局,强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服务,力争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8.5件。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完善鼓励创新机制,打响创新之城品牌。

(二)注重扩大有效需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效。聚焦有效需求,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促进经济运行稳中提质、行稳致远。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全力打造专业化、精细化招商体系,持续做好产业项目招大引强、培优育强。加强市级统筹,实施总投资1.2万亿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年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00亿元左右。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年内实施1000万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1000个。创新投融资机制,用足用好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工具,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等新基建,稳妥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优化刚性和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群众满意的品质住房,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苏州购物”品牌,争创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加快打造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商圈体系,改造提升平江路、十全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直播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美食经济,积极培育消费新势力。推动老字号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国货潮品。积极创建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betway必威体育品牌夜市。继续办好“双12苏州购物节”“安家欢乐购”等品牌消费活动,有效拉动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加快构建文旅大模型,推进文旅融合,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促进对外贸易量稳质升。巩固外贸基本盘,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培育新动能。实施“全球行”计划,广泛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展会,支持在海外举办苏州特色展会,帮助重点外贸企业组团拓市场、争订单。有效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持续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等新兴海外市场。培育壮大服务贸易、海外仓等新型贸易业态,拓展保税维修试点,实施跨境电商“跃升行动”,扩大“市采通”平台覆盖面。用好进博会溢出效应,扩大进口规模。做大做强苏州港,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建好太仓港综合枢纽物流园区,加快向物贸港转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中欧班列质效。

(三)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争创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强化数字赋能,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向创新、智能、绿色、安全方向迈进,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体系打造,实施“1030”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等10个产业集群30条产业链,用好“组长+链主”机制,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支持钢铁、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革新技术、国产替代、拓展市场,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加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聚焦数字经济和新能源,积极打造算力、信创、汽车电子、新型储能等新增长点,推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做大规模。着力培育未来产业,精准布局光子、低空经济、元宇宙、量子技术等新赛道。以苏州工业园区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为契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探索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新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产业大脑协同试点工作。培育壮大软件、电子商务、数据运用、“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以上。加快千兆光网和智能算力中心等建设,积极培育国家级5G工厂,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阵列。推动建筑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园。打造一批“小巧灵”的数字化应用项目,加快建设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

增强新兴服务业发展动能。加快构建服务业招商体系,发展壮大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律师会计、商务会展、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创国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和试点区域。深化昆山金改区建设,巩固数字人民币试点优势,打造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持续推动制造业“1+N”转型,大力引育研发、设计、销售、结算中心,打造一批总部企业集聚的“垂直开发区”。加快发展平台经济,进一步招引壮大头部企业。提升健康养老、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积极培育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业态。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着力推动牵引性、示范性改革,持续推进制度型、高水平开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护国企民企、内资外资等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环境。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新时代“两个健康”创新示范区;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重大政策直达快享和兑现落实。持续完善政企恳谈、挂钩联系、走访调研等机制,完善三级企业服务中心,健全企业动态感知系统,强化涉企诉求闭环管理。推出betway必威体育“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好做法,加快实现“免证苏州”,优化市场准入领域集成化服务,加快投资促产便利化改革,推动项目审批建设提速提效。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多保护、多宽容、多鼓励,让广大企业家在苏州这方创业沃土上有信心、敢投资、能赚钱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围绕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优化土地、能源、人才、金融、技术、数据、物流等要素配置,推行数据得地、数字征信等改革举措。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盘活低效用地,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区,推动“工业上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物流成本监测和发布机制,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深化数字化改革,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赋能。基本建成一体化公共数据底座,持续优化“苏周到”“苏商通”“苏政优”政务协同平台,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样板城市。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科学构建群体结构数据库,综合运用社保、就业、社会救助、慈善等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困难群众生活水平。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主动融入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建设,不断深化中新、中德、中日、中荷和海峡两岸合作。精心谋划、高水平办好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系列活动,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争取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加快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高标准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提升自贸片区建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开展“投资苏州”系列活动,深入实施利润再投资和外资总部专项政策,积极拓展QFLP、存量置换等引资新方式。发挥好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作用,加快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服务。扎实推进外事、对台、港澳和侨务工作。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继续抓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南北挂钩工作,进一步提升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服务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快沪苏(州)同城化步伐,促进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推动苏锡常都市圈建设。落实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持续推进水乡客厅和苏州南站科创新城建设。精心办好一体化示范区五周年现场会。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着力在打造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结果互认互通、数字人民币试点创新场景相互开放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协同打造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G60科创走廊、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跨省专窗”、社保卡“一卡通”、人才互认,推动betway必威体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大力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成沪苏湖铁路通车运营准备,建成投用高铁苏州南站、盛泽站,加快推进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州至吴江段、苏州北站综合枢纽、苏州东站等开工建设积极推进苏锡常太仓先导段与上海嘉闵线北延段联合工可审查。建成苏台高速七都至桃源段,加快建设通苏嘉甬、北沿江高铁和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等工程。轨交678号线开通初期运营,11号线和3号线实现双向贯通,加快报批轨道四期建设规划。布局开展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长湖申线(苏浙省界-京杭运河段)航道整治等工程,开工建设苏南运河“三改二”(苏州段)工程。深化港航一体联动,推动苏州港沿江港区与园区港、苏高新港、白洋湾集装箱码头联动发展,进一步做强临港经济。

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坚持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理念,强化全市规划统筹和高效衔接。持续推进太湖新城、高铁新城、太湖科学城建设,围绕金鸡湖打造城市新中轴线,建设更有竞争力的服务业高地,加强阳澄湖绿色生态建设,打造新经济活力区。坚持全市“一张网”,统筹规划建设供排水、电力、燃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市级城市更新项目库,积极探索政策创新,以项目化推动新城提档升级、老城有机更新。注重精巧设计,改造提升一批高颜值文化背街,打造betway必威体育街心公园、口袋公园,构筑“以人为本”的街道空间。强化精细管理,加强规范、文明、柔性执法,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深入推进“净美苏州”建设,持续开展环太湖有机废弃物治理、高架道路桥下空间治理,全面优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加快建成智慧停车系统,实现全市一个平台通停通付。扎实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不断夯实城市运行安全底座。深化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共同打造美好家园。

(六)奋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精心打造锦绣江南鱼米乡。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实施农村发展集成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三高一美”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5.13万亩。加快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无人化水平,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培育壮大智慧农业产业,新增智慧农场5个、智慧农村40个。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做足、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打造一批“苏”字头精品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建立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苏州标准”。推进村庄规划连片化、组团式编制,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经济大镇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和城市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增特色康居乡村30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5个,研究建立能负担、可持续的保障机制。

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强村富民帮促行动,发展融合经济,提升物业经济,盘活存量经济,着力增加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合理规范村级支出,优化村级财权、事权分配,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和经营管理。实施“千村故事”传承工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增添betway必威体育美丽色彩。以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为牵引,擦亮生态底色,厚植生态优势,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

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治理。打造全国湖泊治理标杆,统筹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四篇文章。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和“十年禁渔”等任务,加强大运河、太浦河、吴淞江等重点河湖保护。推动蓝藻主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守护好长三角“大水缸”。持续抓好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全面推动东山、金庭通湖河道整治,建好太湖博物馆,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点源、交通源、城市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抓好重点时段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质量。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推进“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攻坚治理,稳步提升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建成幸福河湖260条。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8%。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深入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调查和监管,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无废园区”“无废工厂”。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体化保护修复山水资源,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完成营造林2.7万亩。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观测场站建设,跟踪做好长江水生态监测评估,切实保护好本土物种。持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洪排涝、垃圾处置、污水治理、饮水安全等综合能力。主动应对碳关税影响,前瞻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加快建设碳普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八)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擦亮江南文化“金名片”。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强市“811”计划,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心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互促,提高全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坚持保护优先,以古城为主要载体,加大古镇、古村落保护力度,围绕“天地人、水木园、城街坊”,做精做优“续、多、新”三篇文章,努力建设活化的古城、幸福的古城、繁华的古城。深入实施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塘北先秦遗址、元和塘古窑遗址等考古工作,继续做好江南水乡古镇环境提升和联合申遗。强化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用数字孪生技术演绎苏州古城,让珍贵的遗产“活起来”“传下去”。更大力度实施古城人居环境和空间品质综合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建老宅活化利用。推动古城精品民宿发展,丰富“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场景体验,吸引betway必威体育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动“大作、大戏、大剧、大师”不断涌现。推动昆曲、评弹等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建设“中国曲艺名城”。深化非遗“产学研”体系建设,推动高校等多元力量搭建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创新打造苏工苏作苏味苏艺等“苏”系列、古镇古村古街古宅等“古”系列、名人名家名师等“名”系列主题文化名片,提炼形成体现苏州文化独特内涵的城市“大IP”。高标准建设“百园之城”“百馆之城”“百戏之城”,让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充分开放、高效利用。加快建设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科技馆·工业展览馆等项目,建成开放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狮山艺术剧院。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开展艺术进校园活动,高水准办好一批百姓喜爱的文旅活动,让betway必威体育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惠及群众。

持续做强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组建市级文化产业招商中心,引育一批头部和成长性文化企业。促进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与高端纺织、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丝绸刺绣、苏工苏作领域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影视娱乐、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非遗市集、艺术市集等品牌市集,建设设计之都、文创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九)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追求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为全市人民提供均衡、可及、有感的公共服务。

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升级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苏州人才网,做优“家门口”就业服务,健全完善精确识别、精细分类、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机制,持续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深入实施百万“姑苏工匠”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以上。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创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年内投用苏大附一院总院二期、市立医院总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市转化医学中心,建成西苑医院苏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持续推进“三级三甲”医院创建,建设高水平肿瘤综合诊疗中心,实施重点学科专科“攀峰筑原”行动计划。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传承创新吴门医派,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深化“三医联动”,统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招采等专项改革。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聚焦医保纾困,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关爱“一老一小”“一病一残”等重点群体,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持续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改建助餐点100个、智慧养老院30个,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3万户。全域化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化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实施孤独症儿童优康支持工程,提供“类别化+差异化”关爱服务。推动“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落地见效,新增托位1.2万个。加快社会保险扩面提质,高质量做好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强化困难家庭帮扶,开展“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织密社会保障网。关心关爱残疾人,推进无障碍环境和“残疾人之家”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新增缴存68万人。

加快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3所,提升名校集团化办学紧密度和覆盖面,促进常住人口子女入学便利化,力争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全覆盖、省级高品质特色普通高中全省领先。探索基础教育减负新路径,切实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教师关爱,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支持苏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加快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发展,提升昆山杜克、西交利物浦等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深化校地合作,支持在苏高校特色化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好“10分钟体育健身圈”,持续推进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百姓健身房、健身步道等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快推进国家体育消费活力城市创建和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办好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精心组织群众赛事活动,不断扩大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影响力,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十)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模式,守牢“六个不发生”的底线要求,高水平建设平安苏州、善治苏州。

精益求精提升治理能力。优化“五社联动”,拓展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渠道,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优化运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涉诉信访联合会办等“八项机制”,推动各类社会矛盾“案结事了”“事心双解”。集中开展清理欠账、欠款、欠薪“清三欠”行动,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升级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良好网络空间秩序,营造健康向上舆论环境,群众安全感稳定在99%以上。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加强网格化、专业化、数字化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抓好全员化、实体化、手册化建设。持续深化危化品、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既有建筑等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企业安全联盟建设,推进安责险扩面提质。建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升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从早从严防范风险隐患。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统筹抓好生态、科技、粮食、能源、数据、房地产等领域安全,提升防范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认真落实机构改革各项任务,把百姓“需求清单”作为政府“办事清单”,持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二是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快重点领域行政合规试点,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提升服务效能。牢固树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根本立场,坚定践行正确政绩观,更大力度推进实事利民、服务惠企。持续做优“12345”等平台,深入基层、企业和群众,察实情、办实事、解难题。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担当作为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确保中央、省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是深化廉政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1+7”工作清单制度,持续抓好巡视、巡察、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五是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开展“零基预算”改革,严格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确保把有限财力用在关键处、花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使命引领前行,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开创苏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而团结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